24考研《马原》简单背诵版本汇总 考研政治极简背诵

导 论

单选 (P1-P2)

1.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文

2.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要创立马克思主义,是为了: 适应无产阶级实际斗争的要求

4.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

5.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著作是:《神圣家族》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7.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是: 剩余价值理论

8.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多选 (P25)

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是: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2.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单选 (P2-P8)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对立和斗争说明: 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生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是因为: 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16.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

个范围是指: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肖像的两种看法都是: 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0.毕加索画公牛,从第一幅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 根线条,但那些简单的线条,却精练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以上事例说明: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21.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二者同样重要。  “心理体检”也应该得到重视,因为: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2.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人的精细度和智能化水平不断 提升, 一大批数字人走上不同工作“岗位”,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上事例说明:人工智能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某种社会功能

23.“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这一诗句体现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24.“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动作。”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认了: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5.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a 星,在3000 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 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公元4000 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说明:没有绝对静

26.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运动是绝对的

27.“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表现在它的对立面中,即表现在静止中。”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的,不了解静止就不能具体地了解运动

28.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光年)来衡量的。这说明: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司样的时间却可能有着不同的时间观,这是因为:人对时间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3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

32.“穿越”时空让老照片“说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观念的东西可以指导实践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3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4.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 学习兴趣,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以上材料说明: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35.“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这一古老的中国农业智慧体现的哲理主要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6.迷信说法“喜鹊叫喜,乌鸦叫丧”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

37.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蕴含的哲理是: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38.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同历史前进方向是否符合

39.“—鲸落,万物生”的现象说明: 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具有普遍且多样的联系

40.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41.辩证的同一是: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42.一些打着区块链旗号的“炒币”事件给这一新技术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现实中,  “区块链+”涉及金融、物流、医疗健康、文娱传媒、法律服务等各领域。以上材料说明: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3.因地制宜制定治沙方案体现了: 矛盾的特殊性

44.《百喻经》中有一则典故:有个人十分饥饿,就去买饼子吃,他一连吃了六个饼子还是不饱,就  再买第七个吃,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很饱了。于是这人非常后悔,说:  “前头的六个饼子是多吃的, 吃了一点没有用,我只吃这半个饼就饱了。如果早知如此,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啊!”这个人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45.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把握事物的度

4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47.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度的关节点格斯指出:“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锡利用这种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来的氧气中发现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实在对立物,从而推翻了全部燃素说。

48.但是燃素说者的实验成果决不因此就被抛弃。正好相反,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过其表述被颠倒过来,从燃素说的语言翻译成了现今通行的化学语言,因此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有效性。”这说明:新、

49.“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哲学上说明: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50.“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这句话是要强调:不适合内

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51.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是: 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52.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53.以下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摩擦生热

54.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使社会进一步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使民生改善。从因果联系来看,这说明: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

55.每个泡沫都会破裂,无一例外。但是预测泡沫何时会达到临界状态并破灭,总是比较困难。它就 像掉落到地板上的沙粒,慢慢积成沙堆,顶部变得日渐狭窄。在某个节点, 一粒沙就会引发崩塌。谁知道是哪一粒呢?以上材料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必然要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56.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57.近年来,经过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接续努力,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探月梦相继实现,以前在古老传 说中才会有的情形都成为了现实。这对我们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一个事物只要合乎发展的必然性迟早 会变成现实

5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59.水葫芦本身含有一定的植物蛋白,曾被用作家畜尤其是猪的饲料。但是水葫芦的繁殖能力惊人, 影响航运、窒息鱼类的问题,现在单是人工打捞的费用每年就高达1亿元。这说明: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60.从哲学上讲,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这句话体现的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1.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是:归纳与演绎

62.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 抽象

多选(P25-P32)

4.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万物皆备于我

5.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有: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割裂了自然界与 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7.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是指: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

现永恒

8.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9.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 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10.表情包的变化历史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人们现实生活的发展变迁。还有些时候,同一个表情包对 不同群体、不同人来说,含义可能并不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们的意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

11.马克思说: “蜘蛛的活动和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说明: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以自己的活动来改造世界,而动物只能以本能来适应环境

1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13.恩格斯说: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这段话说明: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14.狭义相对论揭示了牛顿力学所没有的新现象,根据相对论的公式,尺子的长度在不同的运动着的 物质体系中是不一样的,它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缩短,运动的速度越快,长度就变得越短。这说明: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15.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前者肯定绝对运动,后者否定相对静止

16.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即: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观世界

17.沙荒地改造的成功说明: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于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图和愿望而存在并发生作用;规律既不能人为创造也不能人为消灭;规律的必然性要通过具体的条件才能发生作用

19.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专业级绘画作品,这说明: 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地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

20.现代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可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人工智能无法化约的

21.长安大学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团队在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2021

 1  2 7 日,在收到滑坡红色预警信息后,当地政府组织民众避险。6 小时后, 一起体积近10   方的黄土滑坡发生,由于预警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一事例说明: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22.门捷列夫预测了大量元素的存在。1937 年,劳伦斯在回旋加速器中,用含有1 个质子的氘原子核去“轰击”42 号元素   钼,制得了第43 号新元素。  以上材料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通过实践来实现;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3.一个企业的外部可能存在着与企业相关的庞大供需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24.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 治草任何一个环节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乃至影响生态系统全局。这一材料说明: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面对系统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并实现事物结构与功能的优化

25.工厂旧址“变身”冬奥赛场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26.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对 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7.辩证法也有保守的方面,  “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  的理由”。这句话: 肯定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承认事物在它自己的时间和条件下存在的历史正当性

28.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天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据统计,上个冰雪季,试车经济为当地直接创造收入1.7 亿元,间接带动服务收入4.3 亿元。从“冷资源”里挖掘“热产业”, 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联系具有条件性,经过努力可  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0.“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矛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和发展

31.随着特斯拉落户上海并国产化,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出了较高竞争力的产品并占据了一定的 市场份额。从长期来看,这种良性竞争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获得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32.解决矛盾的形式有: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33.“先试点再推广”说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共性;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在个别之中存在着一般

34.一般和个别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二者的对立统一表现在: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35.从哲学上讲,  “白马非马”式招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6.“以火灭火”的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燃火头(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是控制大面积、高能量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看似违反常理的“以火灭火”却能产生奇效,这一事例说明: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37.钱学森曾说,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 正确结果的高座”。以上材料蕴含的哲理有: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成功与失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向真理转化

3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与老子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不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9.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和形式,它们的关系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 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40.恩格斯说,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完善在于数学工具的广泛应用。这说明: 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持底线思维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要坚持“两点论”,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忽视不利的一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要认清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自觉把握事物量变引起质变的“度”

4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在于: 它只承认克服,不承认保留;它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进行思维;它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4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联系和发展的统一;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44.在辩证法看来,否定: 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45.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有: 团结—批评—团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古代朴素辩证法—形而上 学—唯物辩证法

46.法国1789—1794 年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进行了三次革命斗争。这说明: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必然性

47.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之所以要反对形式主义,是因为: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式脱离内容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48.列宁曾经把现象比作河水上面的泡沫,而把本质比作下面的深流。形象地说明了本质与现象的关 系,说法正确的有: 本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49.“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的哲理在于:没有纯粹的偶然;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

5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 不同的

51.《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条法则: “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 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既要看到 矛盾的普遍性,又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单选 (P9-P12)

63.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

65“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句话体现的是实践基本特征中的:自觉能动性

66.“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实践主体的能力既包括自然能力也包括精神能力“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

67.从哲学上讲,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因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68.“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段话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9.天空繁星密布,而首先成为天文学研究对象的是与人们确定季节关系密切的星体;地球上的生物 品种难以计数,而人们首先研究的还是与农业和畜牧业有关的为数不多的植物和动物。这说明: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70.经过科研人员攻关,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成真了。在长虹村试种的15 亩巨型稻获得成功, 巨型稻所在的稻田还可以蓄水,通过“稻鱼共生”项目帮农民增产增收。以上材料说明: 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71.近年来,很多地方把博物馆搬到了线上,借助技术手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览者可以与展品 “零距离”接触。线上博物馆的发展说明: 实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效果不断提升的过程

7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映的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73.世界首条仿生鲸鲨不仅可以进行精彩的水下表演,还能搭载传感器进行水质监测和摄影摄像等。  观察并模仿自然行为,是人类创新的重要源泉。以上材料表明: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反映特性与能动的创造特性是不可分割的

74.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是: 直接性

75.面对夕阳西下,人们发出的感叹也不一样。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这一事实所蕴含的哲理是: 人的感觉是渗透着理性的感觉

7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77.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强调假设和猜想的创新性至关重要是因为: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作用

78.有人说,小时候对古诗词中描绘的景象、情感还不能完全懂,但长大后随着经历增加,顿然觉悟。以上材料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79.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工具的更新,目前人们已经对地壳运动有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但仍无法完全掌握地震的规律,也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80.从“加速发展”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高质量发展”,这种认识的变化说明:主观

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段话说明: 知识可以来自间接经验

82.失败的实验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是因为: 成功与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3.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 客观性

84.同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或语言文字的形式加以表述,而这一规律本身不会随之改变。这说明: 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85.马克思主义真理精神表现为实践的精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对照

8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87.对于真理,不能说“它对谁来说是真理”;对于价值,则必须说“它对谁来说有价值”。这是因为:

88.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人们发现了更多的客体,掌握了它们的属性,从而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中把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这说明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  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89.万物生长靠太阳。中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 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 现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 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 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可以通过可控核聚变制造“人造太阳” , 说明: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事物

90.“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9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它是指社会活动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多选 (P32-P36)

52.一种活动能否被称为实践活动,关键看它是否:超出了纯粹的意识活动;改变了除实践主体的意识状态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状态

53.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三大奖项中,68.4%的物理学奖、74.6%的化学奖和90%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或是借助各种先进的科  研仪器完成,或直接与新仪器、新方法相关。以上材料说明: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必须依靠中介系统来

相互作用;人们可以使用工具突破感官和大脑的自然界限;客观事物被纳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要有 一个过程庠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是: 摹写性;创造性

55.当前,人们用现代科技精准地“算”出降雨时段、降雨区域、降水相态、降水量等,对天气进行  理性、量化的预报。上述材料说明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随着实践手段的发展而发展;最终目的是指 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56.利用机器制造对撞从而发现新粒子的事例说明: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根本上不可认 识之物;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5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 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没有把认识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5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 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

5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在: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

60.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唯理论;经验论

6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6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人员在珠峰区域开展科学考察时,辨别方向还需要依靠罗盘。如今, 科学家们用上了先进设备。相关数据不断刷新,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不断推进。以上事例说明: 获取  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  用工具拓展人的认识空间

63.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体现的哲学原理是: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认识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64.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9 世纪中提出了另一种几何学,在当时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嘲讽,但是在后来却成为爱因斯坦创立广 义相对论的重要数学工具,。这一事实说明: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既是绝对的,又  是相对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65.目前,我国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获得丰收,探索出一种可复制的深远海养殖新模式,推动海洋渔业由“近海”走向“深蓝”,有利于满足我国居民对海产品“量”的需求和“质”的追求。以上事例说明: 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是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 值尺度的统一;进行中间实验是实现由认识向实践飞跃所需要的中介环节

66.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真理是观念和主体感觉的符合;真理是思维同它的先验形式的一致;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蒸王太空微重力条件下,我们在地面上的一些“常识”被打破,物质运动的规律发生了很多变化,出现了在地面无法观测到的一些奇特现象,这是因为: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 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

68.对于真理,说法正确的有: 多数人认同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69.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说法正确的有: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7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这里所说的实践的特点是指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71.逻辑证明: 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方式;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72.100 多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 年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探测到 了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终于得到印证。这说明: 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

73.价值具有的基本特性有: 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

74.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价值直接与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75.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脱离了价值尺度,真理就缺失了主体意义;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76.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前沿领域闯入“无人区”,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也日 益增多。国家出台文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是因为: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道德与之相适应;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要符合真理尺度还要符合价值尺度

77.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评价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价值评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78.以下关于价值评价说法正确的有: 价值评价是对客观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评价的差异性是无法避免的;价值评价要以真理为根据,要有利于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79.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这说明: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不具备认识条件和实践条件就得不到自由;人们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

80.关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 力源泉;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可以形成相互激发、 共同促进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单选 (P12-P16)

9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93.在原始社会,人们不知“私有”为何物。随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原始社会的瓦解,私有观念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意识才得以产生。这说明: 社会意识变化和发展的根源总是深藏于经济事实当中

94.中国北方有句俗语:“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常用来比喻有些事情虽然人们没有亲身经 历过,但是也听说过、见识过,略有了解。当下很多年轻人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然而这句流传广泛的俗语依然能够被广大群众理解并继续使用。这一现象对我们的启示是: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95.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的不断更迭,也体现着社会脉动。2020 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

以上材料说明: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96.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讲,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 它们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97.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是:生产方式

98.全球超过30 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 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 品谋生。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正是那几株在风中摇曳  的青蒿,屠呦呦才会发现青蒿素,为世界带来全新抗疟药;正是有了野生稻基因留存,袁隆平才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人的口粮安全带来沉甸甸的保障,为世界粮食安全增添中国贡献。以上材料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021 年, 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各方全力以赴、合力保护。各地各部门采取柔性措施,沿途护送象群,做好人员疏散,确保人象安全。护送象群返回传统栖息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尊重和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00.恩格斯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101.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生产工具的状况

102.在生产关系中,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0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104.社会的“骨骼系统”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5.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 国家政权

106.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7.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全球的华人华侨不论身在何处、生活在哪个国家地区,很多家庭都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庆祝这一古老节日。以上材料说明: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

108.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

109.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集中表现为: 社会形态的更替

110.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111.马克思指出,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是指: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112.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具有最终决定意义的是: 生产力的发展  11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三条道路,即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这体现了: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114.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15.冬枣一般在每年10 月至11 月份自然成熟,而在陕西省大荔县,2021 年的冬枣最早在5 月就  已上市,变成”夏枣”,其最高价格是正常成熟冬枣的30 多倍。近几年,市场对冬枣的需求迅猛增长。 为破解冬枣供应期短的难题,科研团队持续攻关,突破了日光温室(温棚)栽培技术,解决了冬枣早成熟的难题, “冬枣变夏枣”的成功说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这说明: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

117.2019 年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118.恩格斯说过,恰巧拿破仑做了法国的军事独裁者,是因为当时的法国需要这样的人。假如没有拿 破仑这个人,那么就会有别人来扮演这个角色。这句话蕴含的哲学思想是: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 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19.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多选 (P36-P41)

81.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82.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端稳端牢“中国饭 碗”,必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强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因为: 自然地 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83.面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严峻情况,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84.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自然地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 的;不懂得自然地理环境同社会生活是两种不同质的事物; 只把人和社会看作在自然界面前消极适应的被动者

8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等。这些诗句蕴含的哲理有: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86.近来,“元宇宙”成为热门话题,元宇宙概念的走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 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这些已经成为现实的案例, 一定程度上  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界线。“元宇宙”的出现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虚拟实践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多样的自由空间

8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 必是最高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人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国家如此重视人口问题是因为: 人口因素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 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89.抗菌药物是一类能够有效对抗细菌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药物,它的发现曾经挽救了无数生命,  是,随着人们对这类药物的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 重大挑战。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70 万人死于耐药性疾病。如果各国不采取措施,人类将面临“失控的耐药性问题”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以上材料说明:量变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人类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有待深化和扩展

90.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说明: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9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92.近年来,受各种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的生态功能显著退化,珍稀特有鱼类全面衰退,  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挽救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始了“人退鱼进” 的历史转折。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有: 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93.经济基础: 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94.以下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宗教、哲学;道德、艺术;法庭、监狱

95.以下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政治法律思想;道 德;艺术

96.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97.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 与时俱进。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 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从哲学上讲,民法典的制 定体现的原理是: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98.交往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在于,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人 的全面发展

99.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观察、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特别是全球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下列选项内容正确的有: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唯物史观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出发,把人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自由个性的阶段

101.社会形态是: 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

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102.在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封建社会代之而兴起。在其影响下,欧洲一些原始部落跨过奴隶制 阶段,直接建立了封建国家。这说明: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现实存在的较先进的社会形态对社会跨越具有导向作用

10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是因为: 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任何历史人物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历史规律不以任何个人、阶级的意志为转移

104.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因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105.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

106.人类历史中的文明,不论是古代文明,还是近现代文明,都在不同民族那里有不同的表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 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生长起来的;体现着独特的生产、生活、交往方式;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绿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7.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说,“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

108.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现实的人是指: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能动性的人

109.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唯物史观认为: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是无数个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

110.近年来, 一些打着“还原历史” “寻找真相”等幌子肆意歪曲、否定历史的现象在网络上屡有出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历史作用;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代表人物的局限性;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111.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 的统一;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普通个人,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单选 (P16-P23)

120.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最大区别在于,商品经济: 以交换为目的  12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这是因为: 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

12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123.马克思说: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 就是这样。”这说明: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124.“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25.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抽象劳动

126.马克思指出: “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127.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128.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也就是 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不可兼得”的意思是说: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

12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它: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130.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13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商品交换“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这个说法的错误在于混淆了: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3.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

13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提高的是: 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135.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个别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 商品数量增加,个别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136.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但是在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既有“一分钱二分货”的现象,也有“一分钱半分货”的现象。说明: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37.货币是: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3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139.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140.消费者的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 万元

14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2.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的标志是: 劳动力成为商品

14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实际上,在商品市场上同货币所有者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 说明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能力

144.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的是: 价值增殖过程

14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抽象劳动再生产出来而增殖

146.货币所有者只有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这是因为: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147.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4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基于劳动者人身自由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149.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雇佣工人: 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50.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是依靠: 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51.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152.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马克思说: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

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纺纱机之所以能够从纺棉花的机器变成为资本,是因为: 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154.马克思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155.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超额剩余价值

156.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57.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观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158.资本积累是指: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59.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60.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16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选项中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是: 自动化程度提高导致的裁员

16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循环中执行的职能不同

163.产业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要在不同阶段依次执行不同的职能。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的是: 购买阶段

164.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日”这种方式资本家获得的是:绝对剩余价值

165.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原工作时间为每日8 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也 为 4 小时。如果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 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应为: 150% ; 300%

166.某资本家投资100 万元,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利润为: 25  万元

167.某资本家投资100 万元,每次投资的剩余价值率为125%,每次投资的利润为25 万元,该资本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

168.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资本积累

16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质是: 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70.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171.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 相混淆。”之所以不要把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是因为利润: 掩盖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平均利润的出现是: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73.作为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是: 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17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75.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之所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176.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核心内容和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177.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178.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7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18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18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 政治统治的职能

182.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服务于政治统治职能的

183.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 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

多选 (P41-P46)

112.商品是: 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13.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 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 类劳动。由此可见: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 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114.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二者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115.以下正确反映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之间关系的有: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1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关系

117.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 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及自然条件

118.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对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有这样一段描述:“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

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 却使这种形式成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  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这说明,从较长时间来看: 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

120.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起作用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121.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22.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 万元;缴纳房屋契税9000 元

12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构成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发展过程;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2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125.在谈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阶段下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时,马克思说: “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

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是因为: 劳动者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126.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除了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以外,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共同点: 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它们都属于历史范畴

127.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以下关于劳动力商品说法正确的有: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2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29.以下对资本认识正确的有: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中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

1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13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13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的价值

133.以下选项中属于价值源泉的有: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

134.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以下说法正

确的有: 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全部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135.马克思之所以把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13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采取的方法有: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137.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 其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138.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 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3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加强。甚至出现了少数所谓的“无人工厂”。 这意味着,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 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日益提高

140.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的源泉;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141.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

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142.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 本之间的差额;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大小

143.关于资本有机构成,正确的有: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144.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145.关于资本周转说法正确的有: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可

以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能够增加年剩余价值量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 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147.关于资本主义工资,正确的有: 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148.下列现象中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实质或程度的有: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剩余价值取得

了利润的形态;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家与工人形式上的“自由”“平等”的关系

149.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这就使得: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被掩盖了

150.平均利润形成后: 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15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实际上是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实现问题的途径;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特点

152.“要赢得选举,需要两样东西,一是金钱,第二个我就记不得了。”美国总统和国会选举总支出高达140 亿美元,是2016 年大选总支出的2 倍多,甚至高于数十个经济体2020 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材料说明: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选举事实上是有钱人的游戏;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153.资本主义宪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 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权原则

154.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单 选 (P23-P24)

184.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

有其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中,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垄断组织

185.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186.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 通过联合来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187.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实现统治的形式是: “ 参 与 制 ”

188.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同政府的“个人联合”

189.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 获取垄断利润

19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192.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的是: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193.当代资本主义最突出、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是: 国际金融资本的垄断

多 选 (P46-P50)

155.关于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及其后果,认识正确的有: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156.垄断下的竞争包括: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157.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新特点包括: 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不仅采取经济手段还采取非经济手段;竞争的规模扩大,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竞争的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158.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因为:  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全部包下来

159.对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认识正确的有: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是在  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60.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 金融联系;资本参与;人事参与

161.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通过控制市场获得一 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162.垄断组织操纵价格带来的结果是:抑制了市场上价格的自由波动;垄断价格一定时期内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 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16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有: 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应对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深化的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要求

16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165.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有: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167.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争夺商品销售市场,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168.关于国际垄断同盟,说法正确的有: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

16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 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全球化

170.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

171.关于经济全球化,说法正确的有: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

17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为 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17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17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175.国家资本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 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 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17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上 出现 的变化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177.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包括: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178.从 2 0 世纪70 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 遍走上强化市场机制、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即: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来提升经济竞争力;通过福利制度改革,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释放经济活力

179.资本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有:政 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法治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以便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资本主义发生 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18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资 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没有改变

182.进入21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征,表现在: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变化;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社会阶级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化;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3.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组织的变化;劳动形式的 变化;新经济形态的出现

184.国际金融资本的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最突出、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在:金融垄断寡头化;金融垄断国际化;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

185.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加速积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表现为:经济发展失调;政治体制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18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虽暂时避免了金融秩序崩溃,但对推动经济复苏  效果有限,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 福利风险增加;债务负担沉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

187.近年来移植西式民主的国家陷入动荡,西方国家本身也出现了某些治理危机,暴露出西式民主的 弊端和局限,具体表现在: 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单选 (P24-P25)

194.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 乌托邦》

19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196.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7.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

198.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应当得出的结论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 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99.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商品经济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201.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是: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多 选 (P50-53)

188.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189.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城乡之间没有对立

190.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 在理论上致力于对社会制度的分析;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切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

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19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局限性在于: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看不到埋

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92.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93.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 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

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194.巴黎公社采取的用以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重要措施是:规定所有公 职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和撤换制;取消高薪制,规定任何工作人员年薪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薪水平

19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196.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 国家从战争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无法调动生产者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 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如不改变政策,执政党将会失去广大群众,丢掉阶级基础

197.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

采取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

198.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99.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主要包括:

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00.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是: 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 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书本上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0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 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证实、丰富和发展

202.无产阶级政党: 是各国工人运动中最坚决、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力量;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03.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倾向;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0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这样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长期性。原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0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 样性的重要条件;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206.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  坚持“走自己的路”;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207.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拓前进、不断发展的。深刻认识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把握社 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在当今时代正确看待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深远意义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单选 (P25)

20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03.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多选(P53-P54)

208.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说过: 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得知共产主义 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指望得到这种乐趣,谁就大错特错了。这说明: 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各国社会主义发

20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210.在共产主义社会: 为生产而生产的利润动机不复存在;物质生产不再不顾人的实际需要而盲目 扩张;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将达到动态平衡与和谐;人类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

211.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即每一个人的发展;社 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21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所说的自由发展是指: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和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

21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所具有的丰富理论内涵在于:远大理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24考研《马原》简单背诵版本汇总 考研政治极简背诵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真题资料,学长学姐免费答疑,专业课一对一辅导,关注公众号:“卡巴学长考研”

(0)

相关推荐

南师公众号

联系学长学姐

公众号二维码

咨询南京师范大学指定参考书、报录比、分数线、考研资料等扫码回复:联系南京师范大学直系学长学姐